.

见证一座特别的纪念碑追忆全国十大社

北京治疗皮肤科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又到清明缅怀日。3月28日上午9时,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镇新落成的英模纪念碑前,近百名干部、群众、驻地部队官兵默立在风雨中见证一座特别的纪念碑落成。黄圩镇云彩村书记严学军深情介绍纪念碑主人、抗战老兵杨金台生前寻找无名烈士回归故里的动人故事。

这场景着实感人,在场人员闻之无不为之动容。亲临现场的笔者不仅被这位老人的义举所感动,同时也深感从事记者职业的使命担当,不仅要把这位老人用22年的时间寻访核实82位烈士和建碑立传的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时宣扬出去,而且更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住这些烈士的英名,激励他们奋发报国。

响水县位于苏北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众多响水人前赴后继征战沙场,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初,杨金台从黄圩镇云彩村、陈家港镇港北村、张集乡月港村等地了解到,还有82位牺牲在异乡的响水籍烈士,没有在故乡立碑,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强烈的责任感使时年66岁的杨金台萌生了寻访核实82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为他们修碑立传的愿望。

“烈士英灵一天不招回,我就一天不能坐在家里享清福”

年春天,杨金台从黄圩镇云彩村村民崔文才那里获悉,该村有高姓俩兄弟是烈士,但名字、具体事迹不太清楚。杨金台走村串户,先后走访了30多位退役军人,终于从一位叫张文右的老人口中得知,两名烈士一个叫高立富,一个叫高立有,他们牺牲后,其母就改嫁到江苏涟水。杨金台马不停蹄地赶往涟水县陈集乡,找到烈士母亲刘珍。据刘珍说,大儿子高立富牺牲在莱芜战役,二儿子高立有牺牲在辽沈战役。为找到确凿的证据,杨金台又只身奔赴莱芜战役纪念馆和辽沈战役纪念馆,最终查到了兄弟俩的翔实档案:高立富,年参军.在年莱芜战役中不幸中弹牺牲;高立有,年参军,在辽沈战役中因遭敌包围,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回到家中的杨金台,由于旅途过度劳累,在跨进堂屋的一瞬间,一头栽倒地上,家医院。大女儿看到疲惫不堪的老父亲躺在病榻上,又疼又气地说:“您都这把年纪了,就不能蹲在家里享享清福吗?”杨金台倔犟地说:“烈士的英灵一天不招回,我就一天不能坐在家里享清福。”

“不图名利,只图烈士英名永存,激励后人奋发报国”

首战告捷。让杨金台信心倍增,然而,并不是每次寻访都如此顺利。

年的夏天,杨金台又开始对郑有银烈士事迹的查访核实工作。当地群众对郑有银的生平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被敌人暗杀;有人说,他被敌人俘虏。杨金台从—位自称是郑有银生前战友的张姓老人口中得知,郑有银不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杨金台按老人留下的地址来到上海,终于获取了郑有银烈士的具体资料。但由于年事已高,加上一路奔波,回家后,杨金台连续三天躺在床上高烧不退,茶水不进。见此情景,老伴心疼地说:“老头子,你这样做究竟图个啥?”杨金台的回答还是常挂在嘴上的那一句:“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让烈士英名永存,激励后人奋发报国!”

从年开始到年12月杨金台去世,22年来,他自掏腰包,先后到安徽、浙江、南京、上海、河南和山东等省市走访取证,行程数万里,跑坏10多双鞋,整理、撰写烈士事迹材料20多万字。

“我愿意做这样的‘傻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望着案头厚厚几摞烈士资料。杨金台萌生了要在每一个村居建一座烈士纪念碑的想法。

树碑立传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一大笔资金。杨金台首先拿出自己每月元离休金和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养老金,带头为烈士捐款立碑。他的义举,在苏北革命老区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党员、干部、学生、军人、民兵和群众纷纷慷慨解囊,立碑的石匠师傅主动提出不要工钱。很快30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相继建成。那上面镌刻着:

刘政权,年出生,年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年参加新四军,年的农历5月,刘政权遭敌埋伏被捕,壮烈殉国,年仅23岁。

马开文,年加入新四军任炮兵班长,作战英勇。战功卓著,被战友们誉为“神炮手”,年在徐州南部与国民党的激烈炮战中,战死沙场。

钮玉标,年参加解放军,为三野后勤部战士,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

有人说:“杨老头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真傻。”而杨金台却微笑着说:“为烈士树碑立传,把烈士的先进事迹播入每个人心中,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作为一名老退役军人、老党员,我愿做这样的‘傻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历时22年,跋涉数万里,寻回82位英烈,建起30座纪念碑,撰写烈士事迹材料20多万字……这组数字不知凝聚着杨金台老人多少的艰辛和付出,他的举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年以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国好人”、“江苏省十佳复退军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盐城十佳新闻人物”等荣誉。

至此,这位老兵的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而是仍然在延续、在传递。今年清明节前,来自安徽亳州的耄耋老兵李军,不顾路途遥远,在儿子的陪同下,拄着拐杖,来到烈士碑前陪长眠在这里的战友“喝上一杯”、“说说话”,并栽上松柏小树苗。当他得知杨金台已过世的消息后,顾不上长途颠簸劳累,专程来到杨金台墓碑前连鞠三躬,以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佩和感谢。

愿杨金台老人在天堂里无病无痛,后辈们永远记住您!

您为烈士们树立了一座一座纪念碑,而您也同样成为矗立在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蒋大勇单康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