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9日盐城讯4年前,有人说他“想当官想疯了,好好的老板不当,回来当村干部。”
4年后,当看到村里翻天履地的变化时,大家终于明白这个村支书的任职初心。
没有“官瘾”,有的只是一片造福乡亲的赤子之心、一份兴办实事的朴实情怀。他就是盐城市阜宁县芦蒲镇芦蒲村党总支书记朱向东。
朱向东今年49岁,他是一名最基层的党员干部,他用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担当,彰显着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热心为民的先锋本色。
领航致富甘当引路人
4年前,朱向东曾在镇江光大集团从事土建工程项目,通过多年的打拼,个人拥有一定资产,是全村群众一致公认的“能人”。年,在家乡党员和群众一致推荐下,挑起了芦蒲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当时他经营的工程项目红红火火,家人亲友不同意他当这个村官,但他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富了不能忘记群众,关键时刻不能辜负党组织的信任,更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
(朱向东拖运碎砖籽为农户铺设路基)
芦蒲村地处古黄河堆脚下,全村现有户,人,耕地面积亩,其中亩为古黄河滩田,沙性严重,土壤板结,产出效益不高,被地方群众称之为易涝易旱,靠天吃饭典型的“望天收”地块。
如何在古黄河堆田上动脑筋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朱向东上任伊始向群众急待解答的课题。他通过调研认证,及时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会,结合本地实际,围绕解决古黄河滩田“种什么?怎么种?”两大课题进行了讨论。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在短时间内把滩田这块休闲资产变成财富“活泉”,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要在林果产业上大做文章。即:打造古黄河滩田特色林果基地。朱向东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羊寨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参观学习,帮助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刷新思维,主动策应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建设,优化果品产业结构,拓展种植规模,规划新拓葡萄、核桃、水蜜桃、苹果余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古黄河滩田打造成“五六七八九,月月有水果;六七八九十,月月有收入”林果产业基地。
目前,该村古黄河滩田果树长势喜人,其中核桃、苹果开始挂果。七组果农沈爱林、陈连青、沈富林栽植核桃亩,去年已挂果,每亩纯产值达多元。与此同时,朱向东还千方百计加大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把牵手农民共同致富作为崇高的追求,对致富无门的低收入农户,组织党员干部上门结对帮扶,落实增收项目;对有劳力的低收入农户,由村委会与本村籍在外创业有成的老板沟通联系,引导他们致富不忘乡亲,尽其所能介绍低收入农户外出打工挣钱,脱贫致富。仅今年以来,就组织外出劳务人员70多人,今年前两季度人均增加收入元以上。
为民谋利勤作当家人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向纵深推进,朱向东意识到现如今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环境差、路道差等问题日益凸现,享受到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了老百姓最大的愿望。
(朱向东在和群众整理路基碎砖石)
根据实际情况,朱向东从改变村组路道着手,村里投入资金困难,朱向东在自己垫资的同时,还利用过去在外搞工程的人脉资源争取资金。该村一组村民徐建峰在徐州从事路道工程,去年3月份他在和朱向东电话交流中,得知家乡要捐款铺路,二话没说,毫不犹豫捐献20万元,为家乡修建一条长米、宽3米的水泥路,并架设路灯20盏,解决了一组村民出行不便的困难。该村七组地处偏僻,虽铺设了水泥路面,但没安装上路灯,群众晚上出行不便,朱向东主动与他过去在外搞工程的同事孙庆中、孙跃中、张军、孙伟中、孙同中、管红建等人联系,捐款4万多元,架设路灯35盏。期间,朱向东从未筹集群众一分钱。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沈才林老爹告诉笔者:“向东书记一上任就忙着为群众铺路、修桥、改造农田,现在村里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我们打心眼里佩服!”据了解,朱向东在任职期间,先后修建村组路道4条,计3公里,架设桥梁1座,修建涵洞5座,改造良田亩。在他的带领下,芦蒲村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前列,去年该村被镇委镇政府表彰为综合先进村,被盐城市政法委员会表彰为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排忧解难愿做知心人
“朱书记不但从大处着眼考虑芦蒲村的长远发展,而且对群众的小事也从不马虎,谁家有了困难,只要他知道,就会尽全力帮助解决。在芦蒲村,朱书记的私家车成了全体村民的公用车,随叫随到;朱书记的电话就是公用电话,24小时不关机。”提起朱向东,一组村民李明建深有感触地说,前不久,他女儿李医院报考护士,因报名时间要截止了,一时难以找到车辆。朱向东得知后,二话没说,将他们父女俩送往县院参加报名,然后还负责接回来。李明建过意不去,多次表示要请朱书记吃饭或补贴车油钱,但朱向东却说:“提那些干啥,为乡亲做点实事,我高兴着呢!”
朱向东的一位邻居管美兰年过七旬,儿媳在外打工,老人赶街买菜很不方便,朱向东每次去街镇办事,都带上管奶奶到街上买菜。有时管奶奶走亲戚,他都用车子来回接送,管奶奶感激不已,逢人就夸朱向东是一位好书记。
(朱向东和群众清理整治河塘杂草、水面漂浮物)
当笔者问起这些,朱向东却摆摆手说:“一个村就是一个家,村民拥护还是反对,关键要看村里当家的怎么样。”点点滴滴,细细碎碎,一件件小事,在无声无形中,朱向东就成为群众心中的好支书、好当家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朱向东没有自满,没有停留,心装为公之情,胸怀为民之意,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他依然风雨兼程,日夜不息。(郭益成董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