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连日来的高温天气,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各镇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为群众“把脉问诊”,指导农民积极应对高温干旱天气,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8月15日一大早,在响水县泓宇家庭农场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里,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架无人机缓缓飞到玉米上方,在农技人员的操作下,无人机自如地变换着高度、速度与方向,一边飞行,一边施肥作业。“今年我们拿出多亩地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采用2+4的套种模式,经过播种、施肥、打药,科学管护,农作物长势良好。目前高温天气,还实施多项防护措施,保障农作物的茁壮成长,预计在9月底采收,一亩地大概收获玉米斤、大豆斤。”农场主沈丹丹信心十足地介绍。
响水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主要有2+4、4+4模式,即两行玉米四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四行大豆的复合种植法,不仅保证了农作物对阳光的需求,同时也保证了玉米的产量。在该县黄海农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黄海农场采用了4+4套种模式,抽调多台无人机进行降温增肥作业,有效抵御高温,满足大面积农作物生长需求。
响水县黄海农场技术员陈晗介绍:为了应对近期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我们结合病虫害的防治带入叶面肥,还有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还定期对玉米大豆实施浅水灌溉,进一步促进农作物生长。
当前,除了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外,该县在田水稻也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均处于对高温热害比较敏感阶段,县农技人员纷纷奔赴田头,严格把脉,开出良方。“广大农户对秋收作物要采用合适增施氮肥的方法,增加植株营养,缓解高温热害的不利影响,在早晚低温时段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或调节剂,增强作物抗高温能力,有条件的稻农采用日灌夜排的方法换水降温,对处于花期的玉米可在早晨9点前采用人工拉绳、竹竿赶粉,或无人机低空飞行促进散粉,提高结实率。”响水县粮油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钱素菊介绍。
(来源:响水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蒋大勇王静叶珊珊编辑/俞思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