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芝做梦也没想到,因为痴迷棕编,自己有朝一日成了射阳县首批“文化工匠”。和孙德芝一样,很多源自民间、扎在基层、成于乡土的传统技艺传承人、种养大户、高级技能人才,都在盐城用好用活人才资源的乡村振兴行动中,破“土”而出。
不拘一格,挖掘乡土人才
蒸、晒、上漆或抹油……绵软的棕榈叶,经过孙德芝的双手,化身栩栩如生的恐龙、丹顶鹤。“父辈用柳条编农具,而我编玩具。”年,一位意大利小伙买走几件棕编作品,第二次再来盐城时,带着一群外国朋友特地找到孙德芝,把老孙家的存货全部打包买走。接着,做外贸的人找到孙德芝,开口就要上千件棕编制品。“手工细活,一天只能编几件,光朋友圈就不够抢的。”如今,老孙身后跟着一群上海、山东等地的学艺者。
一挂珠串,在指间或穿或绕或扎,陡然有了生命,变成十二生肖。作为宫廷珠钗匠人的第八代传人,盐城市亭湖区的王文华串什么像什么,许多作品或被外国朋友买走,或被展览馆收藏。经过推荐、选拔,王文华成为盐城市“三带”标兵。如今她不仅收徒数百,还创办手工坊,加入亭湖区民俗手工制作帮扶贫困母亲项目,在帮助下岗女工就业的同时,也让非遗项目珠串得到更好传承。
在盐城的广袤乡野,活跃着一大批像孙德芝、王文华这样的民间艺人,他们的文化水平或许不高,但都身怀绝技绝活,是传承技艺的巧匠、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乡村振兴,求贤若渴。盐城摒弃简单的唯学历、唯职称的传统人才认定模式,对各类乡土人才调查摸底,努力让他们破土而出。“盐城实施乡土人才‘百千万’培育工程,计划5年培育名‘三带’标兵、0名‘三带’能手、00名‘三带’新秀,让更多乡土人才大显身手。”盐城市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邓小锋说,截至目前,已选拔出的56名“三带”标兵、名“三带”能手、名“三带”新秀,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重点扶持,助力快速成长
夏日清晨,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的田头车水马龙,泰州商贩赶早过来收购龙虾。
“稻田养龙虾,全村规模超千亩。按今年行情,养龙虾比养鸭更挣钱。”两年前,记者来此采访福泉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福泉时,稻花香里鸭声欢。老唐说,一亩田养10只鸭,每只赚20元,效益远赶不上龙虾,要跟上市场步伐,就要不断换脑筋,该调整时就调整。
“有机稻米+小龙虾”的种养模式,让唐福泉种地产出高效益,每亩利润元左右。政府给予土地、资金扶持,老唐不遗余力地反哺,带着周边30多户农民开发“稻田+”,吸纳多人就业。颜单的“味稻”小镇建设把老唐的稻田作为样本,种植的优质稻占总面积70%。
乡土人才熟悉脚下的土地,对群众充满感情,而他们的经验也因接地气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学习。建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刚介绍,自构建“才”源滚滚的乡土人才成长机制以来,已有1.8万人被录入数据库。建湖整合农委、扶贫、科技等部门,拿出0多万元,重点扶持乡土人才创业项目,用真金白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助力乡土人才成长,滨海在田头创办“学堂”,开设“智慧农民拓展区、未来农民感知区、农业科普推广区”等六大功能区,实施“基地讲、田头练、观摩引、网络学”培训新模式,培训乡土人才2万人次。东台建立12个技艺传承大师工作室,每年补贴10万元,让优秀乡土人才带动中坚力量快速崛起。如今,东台多名艺人“绣”出的年产值超亿元。
成就梦想,提供展示舞台
被激活的乡土人才,更渴望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60多岁的尼可来自荷兰,是我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盐城市首批乡土人才“三带”标兵。年,尼可被聘为大丰荷兰花海技术顾问,在他的帮助下,荷兰花海拥有万株、多种郁金香,形成国内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业态最全的郁金香花海。
唯才是举,乡土人才不弃“外”。荷兰花海离不开尼可,尼可也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成为新盐城人。年,尼可获得“情动江苏杰出国际友人”称号,成为盐城唯一获此殊荣的外国友人。
开设专业培训课、建立乡土人才创业基地、加强创业扶持……给机会、给荣誉、给地位、给政策,各类乡土人才在不同岗位大显身手。
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白领工作,与丈夫回家乡建湖创办火鸡养殖场的鲁曼,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客+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国3人次从事火鸡养殖、电商经营。今年,鲁曼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职),踏上更加精彩的人生舞台。
响水县打破条条框框,坚持按品德、知识、能力评价乡土人才。东台市诺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许鹏把种西瓜当作事业来做,“政府为我们创业提供好环境,我们既要带领农民致富,更有责任用现代技术,让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
记者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