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万农户进社区住新房中国江苏网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12月18日9时,盐都区盐渎街道花吉村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如期举办,家住村部后侧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们纷纷前来观看。“家门口就能看戏,怎么也想不到会过上这样的好生活!”村民陈亮德十分感慨,“原来我们住的是泥瓦房,现在住上了别墅。农村变成社区,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城乡都一样,没什么差别。”

陈亮德感受到的变化来自我市近年来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取得的成效。年9月以来,全市规划建设个农村新型社区,累计改善农民住房9.2万户,30个新型农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特色田园乡村,21个项目列入苏北地区农房改善省级示范,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草房子住了五十几年了,空调也装不起来,冬天冷夏天热。村里建设新小区后,两个儿子都分了新房子,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在花吉住了几十年的徐连干爹爹,自从搬进新房后心情格外舒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我市出台一系列优惠举措,引导群众自由选择改善方式,推广统建、代建、联建、自建等建设方式努力让群众少花钱住新房。

白墙黛瓦、竹篱花香,垃圾分类、污水管网、管道燃气样样齐全。花吉新型农村社区一期90户于年底建成,二期在建户。社区建设统筹实施道路、绿化、垃圾收运、供电等设施配套建设,合理设置公厕、公共停车位、文体活动广场等。该村党总支书记吴晓华说,在公共服务建设上,村里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工作室等平台,组织开展广场舞、文艺秀、电影展等活动,建设幸福新家园。

花吉新型农村社区将田园、产业、环境等深度融合,不仅新建了户型多样、风格别致的居民住宅,还打造了千亩葵园,年产葵花籽吨以上,为社区东侧工业园区内的同力食品公司提供生产原料。全村有名农民在同力食品公司上班,村民们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致富梦。村民吴雨英说:“在家门口上班比以前外出打工方便,庄稼照种还能照顾家里老小,而且工资也不比在外面少。”

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在推动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以优势桃果产业为依托,不断提升致富“造血”能力,切实让基层群众住得好、稳得住、能致富。该村村民葛扣凤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变化,开心地说:“门口建上了漂亮的楼房,还有桃园、葡萄园,政府给我们农民减轻负担,还把我们带上了致富路。”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各地按照省、市农房改善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打造农房改善2.0升级版,精心谱写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积极打造新老融合模块,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建美生态宜居乡村。

今年50多岁的王士来、周秀兰,是响水县南河镇薛荡村居民。薛荡新型农村社区紧邻该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南河核心区,小区内一幢幢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配套齐全的设施,宽敞明亮的住宅,让搬进新居一年多的王士来一家人非常开心。

把培育特色产业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点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融合。在当地,像王士来这样既圆安居梦,又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的居民,越来越多。

红薯种植区、石榴种植区环抱中的响水县双港镇丰华家园,是当地新老村庄融合的典范。寒冬时节,丰华家园内碧水环绕,公园、文化礼堂、大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该镇坚持走新老村庄融合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利用土地资源,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村庄布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房项目与产业发展紧密度。实际工作中,我市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等多图叠加,确保新建的新型社区附近都有一个园区或基地相依托。

盐都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特色草莓、优质稻麦“双翼齐发”,形成育种、生产、物流、加工全产业链体系,今年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以草莓为主的鲜果面积2.8万亩、优质稻麦3.4万亩,主导产业产值达7.2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73%,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园区所在地新民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介绍,村里依托园区建设对田块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重新规划产业,撤并调整原有大棚,新建50栋高架大棚、科技服务中心和民宿,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产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