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五年全市改善农房9万户以上,年内完成2万户!”近日,盐城市召开全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会议,对新一轮农房改善工作进行部署。近年来,盐城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系统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抓好农房建设,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是全省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专项行动的第一年,盐城列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盐城市委书记徐缨表示,准确把握农房改善面临的“时”与“势”、“变”与“不变”,迅速行动、坚决落实,努力让“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在盐阜大地上成为最普通、最生动的现实图景。
共建共享,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放眼全省,盐城农房改善任务重、难度大,全市年及以前建设的农房约8.89万户,占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头等大事来抓,盐城自年9月启动农房改善工作以来,已累计改善农民住房9.1万户,超额完成省定三年7.4万户的目标,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个,改造提升村庄个,有55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特色田园乡村。
盐城的农房改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拆不拆、搬不搬,群众说了算;怎么补、补多少,全部公示上墙;房屋建哪里、如何建,方案交给群众比选。
尊重农民生活习惯,盐城新型农村社区住房以两层为主,不建多层高层,提倡80至平方米主力户型,并建有堆放农具的辅房,配以通透的院落。站在院内,村民依然能“端着碗”和邻居聊天。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时便预留了小菜地,保留乡土气息。
走进盐都区花吉新型农村社区,磨盘、石碾等老物件成为村中景观小品,令人眼前一亮。在农房改善过程中,盐城不破坏村庄原本的自然肌理,延续村庄与自然有机相融的空间关系,避免了“千村一面”。东台红庄村以雕塑艺术、农耕文化和水乡渔文化为个性亮点打造的新型农村社区散发着独特的田园魅力。
“空斗墙、旧瓦房,一门两窗、六十平方。”这句“顺口溜”,曾是盐城农房的真实写照。如今,在盐城的新型农村社区,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绿树成荫……风景美不胜收,社区还配套建设卫生室、文化礼堂、日间照料中心、快递驿站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靶向发力,多元改善居住条件
盐城农房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老旧,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村庄布局较分散,农村功能面貌较差。此次,盐城开展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专项行动,将聚焦全市农村危房、老旧农房、空关房等,通过原址翻建、加固改造和选址新建等多种方式,同步推进农村改善和村庄更新,计划五年改善农村住房9万户以上,确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危房消险解危,年底前基本完成年及以前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
“农房改善的首要任务是让农民群众住得安全,也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盐城市市长周斌说,加强农村既有房屋排查整治力度,不能仅仅满足于清人围挡等应急消险手段,必须采取工程性措施、台账式管理,整治完成一户、销号一户,要保证今年年底前所有的C、D级危房整治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带着感情温度做好低收入群体帮扶,强化对特别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
盐城将打通进城入镇购房、加固改造、原址翻建、选址新建等多种渠道,鼓励农民群众结合房屋质量、居住现状、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自主选择改善方式。
经过前期摸排,全市目前还有6万多农房空关或半空关,由于长期不住人,这些房子正逐步变成危房。“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空关房拆除退出长效机制,通过货币化结算等多种方式,引导长期空关或半空关农房农户自行拆除、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盐城市住建局村镇处处长徐爱文说。
久久为功,做好“后半篇文章”
“推动新一轮农房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是顺应群众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徐缨说,盐城的农房改善和乡村建设需要久久为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持之以恒办好这件民生实事。
响水县最大力度做好“减法”,坚持把拆除空关房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逐村制定工作清单,分类施策、加快推进。把房屋解危作为优先任务,确保今年全县户年以前建成的房屋全部治理到位,动态排查出的户C、D级危房迅速拆除或修缮到位,列入年度计划的空关房将于11月底前拆除到位。阜宁县继续坚持以进城入镇为主导方向,实行“土地交易收益返、国有公司促销补、开发企业团购贴”叠加奖补办法,大幅提高进城入镇购房奖补标准,将新的购房补贴政策与原进城入镇政策叠加,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购房负担。
农民不仅要住得好,还要能致富。盐都紧扣“一村一业一特”定位,提升发展绿色果蔬、特色花卉、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做强精品民宿、果蔬采摘等农旅产业,打响盐都草莓、大纵湖大闸蟹等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产业社区一体化、农户就业精准化、农村三产融合化,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收入、有保障。
“农房改善,不能就房子谈房子。”当前盐城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这一轮农房改善中,盐城将以点带面、统揽全局,加快实现农民居住形态、农村发展质态的同步升级。
记者卞小燕张文婧
通讯员吴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