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南端的启东市圆陀角,到最北端的连云港市赣榆区的绣针河口,江苏海岸线长达公里。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浩瀚无际的滩涂,近海与海岸湿地总面积约99.2万公顷,占全国滨海湿地面积的18%,位居全国第一,是亚洲最大规模同类湿地;这里是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湿地保护受到全球瞩目。
江苏沿海湿地保护现状如何?近日,我们沿着海岸线一一踏勘后发现,江苏在有序开发利用海岸线的同时,沿海湿地保护被摆上重要位置,千里海岸线上,鸟类有了充足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充分呈现。
修复生态,为鸟类提供舒适的栖息地
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区南部,一座面积达亩的白鹭公园正在修建中,与公园一路之隔的,就是黄海滩涂。
赣榆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军说,这里原来是青口盐场,盐场停业后,成为倾倒各类垃圾的地方,水系不连贯,杂草丛生,一到秋冬季水草枯黄后容易发生火灾。区委区政府决定,投入1.5亿元修复这里的生态,打造成一座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的湿地公园,目前,生态修复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到今年底完成。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将与和安湖湿地公园打通。”陈军说,据以往观察,这里有多种鸟类栖息或过境,包括白鹭、苍鹭、黑嘴鸥、红嘴鸥等,公园建成后,将种植多种植物,并打通水系,为鸟类提供安闲宁静的栖息家园。
赣榆区的海岸线长达60多公里,其中海头镇东侧的海滩拥有省内难得一见的优质沙滩,沙滩更东侧,是一望无际的滩涂,这片滩涂保护完好,因生长一种独特的贝类,常年有只左右的栗鹬在这里觅食、栖息。“这里的贝类养殖户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很强,宁可贝类被吃,也从不伤害鸟类。”陈军说。
如果不到连云港市的临洪省级湿地公园实地看看,很难体会这片河口湿地的壮观程度:6万亩的湿地公园,一望无际,芦苇和池塘遍地,鸟类在空中飞翔鸣叫。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朱海波介绍,湿地公园处于海陆之间,上游是发源于山东省的几条河流,在连云港汇入大海,形成这一湿地,目前这一湿地已是省级重要湿地,是重要的候鸟中转地、栖息地,候鸟迁徙季节,这里观察到多种鸟类,包括遗鸥、白琵鹭等,还观察到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在这里栖息。“看,这里是湿地监管站,监管站日常由自然资源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动执法,大批志愿者也参与了。”朱海波说。
湿地东侧有一座三洋港闸,闸以东就是河口湿地。为了让鸟类有良好的栖息地,这里原来的亩鱼塘被收回,恢复了地形,种植了盐蒿、芦苇和柽柳等植物,阻止了影响鸟类栖息的互花米草蔓延。“东侧的河口湿地核心区是不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鸟类营造一个安静、安全的栖息场所。”朱海波说,光是征收鱼塘,政府就花了多万元,加上湿地修复等,投入就更大了。“这片湿地目前在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