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说中国记者节以记者之名校园小事

引语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

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新闻在路上。

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记者节,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五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记者是什么样的群体?简单来说,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记者活跃在新闻现场,他们的工作需要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和其代表的意义,通过采访报导呈现在大众媒介之上。他们的镜头和笔,都背负着沉重的使命。

自从信息平台开始发展,便有数不清的中国记者在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国时期的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在中国风雨飘摇混乱时代,敢于用犀利的笔锋批判军阀的黑暗、政府的无能,并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穆青,新华通讯社原社长,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在他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报道中,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几代国人的心灵深处。聚焦人民,他在革命和建设的滚滚洪流中,用文字温暖中国。

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石野,前者因《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调查新闻被誉为“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后者作为卧底记者屡遭追杀。他们剑指黑暗,针砭时弊,刀尖行走。

战地记者袁文逸、王薇薇,常年驻扎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地,直击前线战事。她们面对炮火绝不退缩,用最真实的报道,告诉我们和平的意义。

而如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多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崛起,撼动着传统纸媒的地位。媒体边界不断延伸,信息容量逐步扩大,多媒体的发展让社会越来越透明。媒体格局变更,流量经济盛行,舆论的聚光灯转向明星、网红、成功人士,等待聚焦的大多数仍然隐藏在黑暗里。为博点击量制造噱头,歪曲事实,多媒体的宽广水域下,行业乱象层出不穷。调查记者的困境,特稿记者的衰落,我们似乎正在逐渐失去看见世界的眼睛,刺破黑暗的利刃。有人疑问,信息多媒体的时代,连新闻稿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快速生成,记者如何找到自己的坐标与价值?

有关记者新闻,我们有太多的好奇,需要一一解答。为了找到答案,我们采访了新闻系的学子,来听听他们对职业和行业的看法。相信看完这篇采访,你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你为什么会选择新闻专业?

林歆瑶新闻系大二学生

大约是从高三的时候了解到新闻专业,当时是抱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坚定了自己的新闻意向,想成为为公共揭露真相、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上了大学之后了解到了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浅薄。但是,我仍然认为新闻专业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公众有了解事实的需求,新闻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小星新闻系大四学生

最开始可能是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一些社科类的书,特别是一些国内知识分子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开始对这方面感兴趣。再加上当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