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乘船经过3个多小时的海浪颠簸,顺利抵达距离江苏滨海港45公里的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陶湾一号”智能网箱平台附近海域。站在船头遥望,这个平台犹如一座“海中城堡”,矗立在海天之间,显得既壮观又神秘。从无人机的视角观看,此平台又像一朵绽放在蓝色海面上的荷花,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陶湾海洋牧场负责人李益指着眼前的平台介绍说,这个项目由滨海县农旅集团投资建设,一期投资4.2亿元,主要建设多功能综合平台、人工鱼礁及其附属配套设施。这个平台现在已经投入试运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盐城市 现代化 海洋牧场示范区,对盐城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顶着呼啸的海风,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从不停摇晃的渔船登上平台,顺着旋梯爬上距离海面约16米高的最顶层工作和生活区。李益介绍说,整个平台为座底式结构,采用“荷韵”设计,宛如盛开的荷花。主尺寸76×76×32米,立柱中心间距60×60米,包围水体6万立方水体,主要通过水下监测和自动投饵、洗网等先进设备实现网箱深海鱼类智能化养殖功能。每年循环养殖可实现年产值上亿元。
平台工作人员孙铭浩带着记者对平台的所有区域逐一进行参观。孙铭浩说,平台可以同时容纳近60人,除了正常的网箱养殖功能外,还将开放科普培训、垂钓潜水、商务会议、休闲观光、婚庆典礼、及特色餐饮等项目,成为真正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在集控室,记者看到十多台的电脑屏幕全部打开着,工作人员曹凯正在查看电脑屏幕上一串串数据。曹凯告诉记者:“我们在水下有监测系统,可实时记录牧场水域的温度、流速、流向、盐度、溶解氧等多项指标,度无死角监控鱼类的生长环境。”他边说边点开一个页面,上面显示当前海水温度8.53℃、盐度29.84PSU、PH值8.45、叶绿素0.56μg/L、溶解氧浓度7.61mg/L……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再点击屏幕上的“查看历史数据”,可见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指标在日、周、月之间的数据变化曲线。“如果发现海底哪个指标低于安全值,屏幕上就会作出警示,提醒海洋牧场出现了‘警情’。你看,叶绿素的当前状态显示为‘偏低’。”曹凯指着屏幕说。
“何时进行网箱投放养殖呢?”记者问。曹凯说,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种数据,并分析不同时段、不同温度的水质,然后请渔业专家确定放养哪些鱼类最适合在这里生长。目前基本确定是海鲈鱼、黑鲪、大黄鱼等鱼类 养殖驯化地。预计在下个月,就可以进行鱼苗的网箱投放。
据了解,建设海洋牧场就是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着手,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放养鱼类和贝类种苗等措施,修复或构建适合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通过对生态、生物和生产运营的系统科学管理,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渔业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在平台附近的水底投放了空方的人工鱼礁。这些人工鱼礁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孔洞,为鱼类提供繁殖、避敌、索饵、嬉戏的场所,并可以阻挡‘底拖网’等渔具捕捞的 。”李益说。
“这么大的平台,你们正常有多少人值守?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轮换?伙食怎么样?平台日常是如何运转的?”记者又向李益抛出问题。他介绍,平台正常有4人同时值守,半个月进行一次轮换。换班时,将可供半个月食用的蔬菜、猪肉、鸡蛋、大米、面粉等各种食材用船带到平台上,放到冰箱里保鲜存放。因此虽然身处茫茫无际的大海深处,但依然可以吃到和陆地上一样的饭菜。 折磨人的就是晚上的寂寞,躺在床上,耳边除了呼啸的海风声,就是永不停歇的浪涛声。打发寂寞的主要方式就和家人通过